首页> 脑梗
40岁后必须戒掉的7个坏习惯,相当于在“培养”血管斑块!
来源:成都西南脑科医院

  在我们忙碌而又平凡的日常生活中,有一个看不见的健康隐患正在悄悄向我们靠近,它就是血管内部的斑块。虽然不像感冒那样立刻引起我们的注意,但它们却在背后默默地影响着我们的健康,甚至可能威胁到生命。

  通常,人在30岁左右会出现颈动脉斑块,40岁时开始明显增大、增多。当存在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和高血糖时,这一进程还会加速。今天,一起了解斑块在堵死血管之前的危险预警,并教你延缓血管“长斑”。

  

01

斑块堵死血管前有3个信号

  全身的动脉血管都可能长出斑块,其中,颈动脉斑块的危害极大,半数以上中风都跟它有关。如果出现以下3个症状,说明颈动脉斑块极度危险,最好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1、眼部异常

  一过性视野黑矇,单眼或双眼视物模糊,甚至失明。

  2、感觉异常

  单侧肢体或面部出现运动障碍、刺痛或麻木,突发行走困难、步态不稳。

  3、语言或吞咽异常

  短暂失语,突发眩晕、意识或记忆障碍、吞咽困难等。

  以上三大症状提示,颈动脉斑块可能在短期内突然脱落,阻塞重要功能血管,进而出现严重症状,因此要尽早就医。

  

02

7个习惯,相当于在“培养”斑块

  调查显示,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超过40%;45岁以上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病例中,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更是达到80%。

?

血管纵向示意图下可能出现的斑块变化

  西南脑科专家提醒,一些不良习惯相当于在“培养”斑块,尤其是以下7个危险因素:

  1、常吃油炸食品或快餐

  肥胖,尤其是腹部肥胖,会促进炎症因子表达,导致代谢异常,加快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因此,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少吃快餐、零食和各种油炸食品。

  2、不注意控血压

  血压忽高忽低或水平过高,血流会反复冲击血管内壁,撞击血管壁上的斑块使其脱落。

  3、爱喝甜饮料

  高血糖会使血液黏稠度升高,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为脂质沉积提供条件。建议尽量少喝含糖饮料、少吃甜食。如果想喝饮料,可选茶水、黑咖啡、低脂牛奶等。

  4、吃太多“坏脂肪”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俗称“坏胆固醇”)升高,会让斑块变得极不稳定。不建议常吃动物内脏、鱼子酱、虾酱、螃蟹、鱿鱼等。如果爱吃肉,不妨吃点鸡鸭鱼肉,少吃猪牛羊肉,尤其是肥的。

  5、不爱吃果蔬

  饮食中缺乏足够的水果和蔬菜,意味着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摄入不足,不利于维护血管健康,可加速斑块形成。

  6、抽烟饮酒

  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促进斑块形成。过量饮酒会导致血压升高、血脂异常,加剧斑块不稳定性。

  7、容易焦虑

  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等情绪中,可能导致体内应激激素(如皮质醇)水平升高,从而损害血管内皮,促使斑块形成。

  

03

早期斑块有完全消退的可能

  一般情况下斑块出现后不会消失,还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变。但一项发表在《JACC》的研究揭露了斑块或有完全消退的可能!

  研究人员对3471名年龄40~55岁的受试者进行了6年的随访,在随访过程中利用三维血管超声技术对受试者的动脉斑块硬化情况进行定期测定,并对诱发斑块发展的因素进行了评估分析。

  结果发现,过程中有32.7%的受试者斑块出现了进展,总体积增加超过100%,甚至在所有受试者中有8%出现了斑块完全消失!

  对此,研究人员表明,要想影响斑块的发展,这4个因素是关键:

  1、早期干预

  年龄是导致斑块形成的主要诱因之一,我们能做的就是尽早进行干预,在中青年时期就开始避免接触一些容易诱发的风险因素。

  2、降低LDL-C水平

  研究指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是导致斑块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必须严格控制其水平。对于轻度患者,LDL-C水平应控制在2.6mmol/L以下;而对于重度患者,则应控制在1.8mmol/L以下。

  3、控制收缩压水平

  收缩压就是高压,正常情况下应保持在90~140mmhg,血压过高容易对血管壁产生冲击,引起内皮损伤加速斑块生成,一般建议将收缩压水平控制在120mmHg以下。

  4、不吸烟

  吸烟除了会伤肺之外,还是血管疾病的独立风险因素。烟草内的有害物质会对血管内皮造成损伤,LDL-C产生氧化反应时顺着受伤的内皮进入到内膜下形成斑块。




这是天线猫·dedeCMS站群文章更新器的试用版本更新的文章,故有此标记(2025-04-29 16:40:50)
本院医生亲诊
更多
查看更多 预约挂号
丨成都西南脑科在线挂号
在线咨询>>

电话咨询

028-68760707
QQ
咨询